吉林汽車鋼管庫存
吉林汽車鋼管庫存大概數(shù)據(jù)
時間 | 品名 | 庫存范圍 | 單位 |
---|---|---|---|
2019 | 汽車鋼管 | 5000-7000 | 噸 |
2020 | 汽車鋼管 | 6000-8000 | 噸 |
2021 | 汽車鋼管 | 7000-9000 | 噸 |
2022 | 汽車鋼管 | 8000-10000 | 噸 |
2023 | 汽車鋼管 | 8500-11000 | 噸 |
吉林汽車鋼管庫存行情
吉林汽車鋼管庫存資訊
上半年全球電動汽車電池裝機量:中企占比超68% 韓企承壓 松下回暖
日前,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及混合動力車型)電池裝機量達504.4 GWh,較去年同期的367.4 GWh增長37.3%。 H1全球電動汽車電池裝機量:寧德時代市場份額逼近40% , 國軒高科 位次 后 移 今年上半年,共有6家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躋身全球電動汽車電池裝機量榜單前十。 其中,寧德時代(CATL)穩(wěn)居榜首,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37.9%至190.9 GWh,但同比增速較今年前5個月(40.6%)有所放緩;市占率達37.9%,同比增長0.2個百分點。除極氪、問界、理想和小米等中國汽車品牌外,特斯拉、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和大眾汽車集團等全球主流車企也廣泛采用寧德時代的電池。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的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58.4%至89.9 GWh,市占率從去年同期的15.4%上升至17.8%,蟬聯(lián)第二,同比增速較今年前5個月(57.1%)也有所加快。比亞迪同時生產電池和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憑借強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和由此帶來的價格競爭力,比亞迪推出了多款獲得市場認可的電動汽車。目前,比亞迪也正在全球市場不斷鞏固其地位,尤其在歐洲市場的擴張尤為顯著。今年第一季度,比亞迪電池在歐洲的裝機量達6.0GWh,同比暴漲313.4%。 其他4家中國電池制造商也繼續(xù)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不過名次出現(xiàn)了些許變化。其中,中創(chuàng)新航(CALB)的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22.7%至21.8 GWh,依然位列第四;國軒高科(Gotion)的電池裝機量達17.9 GWh,雖然同比激增85.2%,但排名卻從此前的第六降至第七;億緯鋰能(EVE)的電池裝機量同比大漲65.9%至13.6 GWh,依然位居第九;緊隨其后的是蜂巢能源(SVOLT),電池裝機量為12.9 GWh,同比猛漲107.7%,為該榜單中增速最快的電池制造商。 韓國電池三巨頭(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今年上半年的電池裝機量總和占全球的16.4%,同比下降5.4個百分點;其中,LG新能源的電池裝機量雖仍同比增長4.4%至47.2 GWh,位居第三,但其市占率已從去年同期的12.3%降至9.4%;SK On的電池裝機量雖也同比增長10.7%至19.6 GWh,排名第五,但其市占率也有所下降,從去年同期的4.8%降至3.9%;而三星SDI的電池裝機量則仍延續(xù)了此前的下滑態(tài)勢,同比下降8.0%至16.0 GWh,市占率也從去年同期的4.7%降至3.2%,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上半年全球電動汽車電池裝機量榜單前十中,三星SDI成為唯一一家裝機量出現(xiàn)下降的電池制造商,排名也從此前的第七降至第八。 從具體配套車型來看,三星SDI的電池主要應用于寶馬、奧迪和Rivian等品牌。其中,寶馬i4、i5、i7和 iX等主要電動車型均搭載三星SDI電池,然而今年上半年寶馬最暢銷的i4銷量出現(xiàn)下滑,這導致三星SDI供應給寶馬的電池裝機量同比下降5.0%。盡管Rivian R1S和R1T同期在美國的銷量保持穩(wěn)定,但新推出的標準續(xù)航版本車型搭載了國軒高科的磷酸鐵鋰(LFP)電池,這使得三星SDI對Rivian的電池供應占比也有所下降。不過,隨著奧迪基于PPE平臺打造的Q6 e-Tron開始銷售,三星SDI對奧迪的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8.8%。 SK On主要為現(xiàn)代汽車集團、梅賽德斯-奔馳、福特汽車和大眾汽車集團供應電池。今年上半年,現(xiàn)代汽車集團IONIQ 5和EV6車型經過改款后銷量逐漸回升,且大眾ID.4和ID.7的穩(wěn)定銷量也推動了SK On電池裝機量的增長;然而,搭載大容量電池的福特F-150 Lightning銷量放緩,這導致SK On供應給福特的電池裝機量同比下降13.4%。 LG新能源的電池主要用于特斯拉、雪佛蘭、起亞和大眾汽車等品牌的車型。今年上半年,特斯拉搭載LG新能源電池的車型銷量下滑,這使得特斯拉對LG新能源電池的裝機量同比下降28.9%;而起亞EV3在全球市場的暢銷,以及基于通用奧特能(Ultium)平臺打造的雪佛蘭Equinox、Blazer和Silverado EV在北美市場的銷量增長,則成為LG新能源電池裝機量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另外,在今年上半年全球電動汽車電池裝機量榜單前十中,主要為特斯拉供應電池的松下是唯一一家日本企業(yè)。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電池裝機量曾出現(xiàn)下滑的松下,今年上半年以18.8 GWh的裝機量實現(xiàn)14.4%的同比增長,結束了此前的下滑態(tài)勢,其排名也從此前的第八升至第六。 面對美國對中國電池及原材料加征關稅的政策,松下正加速供應鏈重組,具體措施包括降低對中國材料的依賴、擴大本地材料采購以及開拓新的材料來源,以提高電池產量的穩(wěn)定性。這些舉措有望在未來為松下電池裝機量的回升,以及維持其在北美市場的份額奠定重要基礎。 中外電池廠商比拼:中國 市占率逼近70% , 韓國進一步縮水 ,松下 有所回升 2017年至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電池裝機量的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達47.5%,這凸顯出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持續(xù)增長態(tài)勢。進入2025年,這一趨勢仍在繼續(xù)。 依托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國兩大電動汽車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今年上半年的市占率持續(xù)提升,共占據(jù)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55.7%的份額,較今年前5個月增長0.2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的53.1%更是上漲2.6個百分點;盡管中創(chuàng)新航的市占率從去年同期的4.8%降至4.3%,但仍較今年前5個月增長0.1個百分點;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和蜂巢能源的市占率分別同比增長1個百分點、0.5個百分點和0.9個百分點,使得這三家上榜的中國電池廠商的市占率達到了8.8%,較今年前5個月增長0.1個百分點??傮w來看,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在全球市場的總市場份額高達68.8%,較今年前5個月的68.5%再增長0.3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韓國電池三巨頭的市占率已從去年同期的21.9%、今年前5個月的17.4%進一步縮水至16.4%,中韓電池廠商之間的差距正持續(xù)擴大;不過,與此同時,日本電池廠商松下的市場份額(3.7%),雖然同比下滑0.8個百分點,但較今年前5個月的2.9%有所提升。 從上述數(shù)據(jù)來看,2025年上半年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的競爭格局愈發(fā)清晰:中國廠商憑借本土市場優(yōu)勢與技術迭代,持續(xù)鞏固全球領先地位,總市占率的穩(wěn)步攀升凸顯了其在產業(yè)鏈中的核心競爭力;韓國廠商份額持續(xù)收縮,與中國廠商的差距不斷拉大,面臨著更大的轉型與突圍壓力;而日本松下雖同比仍有下滑,但環(huán)比回升的態(tài)勢也折射出其韌性。 而2025年上半年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廠商間這種“中國鞏固領先、韓國承壓收縮、日本顯現(xiàn)韌性”的競爭格局,并非孤立存在的市場現(xiàn)象,而是與全球電池產業(yè)大環(huán)境的動態(tài)調整緊密關聯(lián)。各國廠商市占率的變化,既是其自身技術迭代速度、本土市場根基等內在實力的體現(xiàn),也開始受到全球電池產業(yè)鏈布局調整的初步影響。 當前,全球電池市場正迅速經歷供應鏈重組和監(jiān)管收緊,尤其是在美國和歐洲地區(qū)。 在美國,《大而美法案》(OBBBA)大幅縮減了此前《通脹削減法案》(IRA)中授予的清潔能源稅收激勵。 據(jù)悉,該法案還引入了“受關注外國實體”(FEOC)規(guī)則,該規(guī)則限制了與某些國家(尤其是中國)相關的電池及原材料的稅收抵免資格。這在電動汽車和電池行業(yè)引發(fā)了深遠的連鎖反應。 對此,韓國電池制造商正推行中長期戰(zhàn)略,例如提高在北美的本土產能、減少對中國原材料的依賴,以及加強非中國供應鏈。這些舉措不僅是對IRA和先進制造生產稅收抵免(AMPC)的積極回應,也是對日益嚴苛的監(jiān)管環(huán)境的應對之策。 與此同時,歐洲正通過本土生產激勵措施和戰(zhàn)略儲備計劃,加大力度確保供應鏈的韌性。中國電池企業(yè)也正加速在歐洲地區(qū)的本土工廠建設,旨在推動競爭格局發(fā)生迅速變化。 在這種地緣政治風險和供應鏈管控加強的雙重壓力下,電池制造商正面臨一個關鍵轉折點:這不僅要求他們擁有卓越的技術,還需要在原材料采購方面具備獨立性,并在全球市場中保持戰(zhàn)略靈活性。
2025-08-29 08:38:54中創(chuàng)新航上半年營收164.19億元 動力電池裝車量達21.8GWh
8月27日,中創(chuàng)新航(03931.hk)披露2025年中期業(yè)績。財報顯示,上半年,得益于領先技術產品在乘用車、商用車、儲能及船舶等領域的規(guī)?;瘧?,公司實現(xiàn)營收164.19億元,同比增長31.7%,期內利潤達7.5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0.4%。 公告顯示,上半年中創(chuàng)新航規(guī)模效應與技術紅利持續(xù)釋放,動力、儲能出貨量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據(jù)行業(y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公司2025年上半年動力電池裝車量21.8GWh,同比增長22.7%,排名全球第四、國內第三。 其中,乘用車市場,中創(chuàng)新航國內市占率快速提升,已于7月份躍升至8.4%,全面進入豐田、大眾、現(xiàn)代國際OEM下一代平臺項目訂單。純電方面,中創(chuàng)新航中高端車800V 5C電池月銷量超2萬套,推進小鵬、樂道、零跑、奧迪、北汽等多個車型電池量產;混動方面,公司裝機量持續(xù)快速增長,吉利、零跑、長安、奇瑞、東風、北汽等多家客戶多款混動車型量產配套,R46鐵鋰大圓柱性能優(yōu)越,批量配套插混新車型。 此外,商用車市場,中創(chuàng)新航快速布局新車型,實現(xiàn)各領域車型全面覆蓋,上半年新車公告230余款,同比增長33%。上半年,公司國內商用車裝車量同比增長310%,單月裝車量進入行業(yè)前三。 儲能市場,上半年,中創(chuàng)新航進入多家頭部開發(fā)商和電網公司的供貨商名錄,并成功配套拉美和南非最大電站項目;儲能電芯出貨量排名躍升至全球第四。 同時,作為行業(yè)內首家通過eVTOL動力電池制造符合性審查的公司,中創(chuàng)新航積極探索新興市場,上半年已實現(xiàn)低空飛行市場規(guī)模交付。另外,公司高比能固液混合電池即將裝車應用,全固態(tài)電池研發(fā)取得突破,全固態(tài)電池生產線貫通投用。 電池網注意到,中創(chuàng)新航近期與多個合作伙伴成立電池公司,合建電池項目。 8月25日,中凌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何凡,注冊資本為10億元,所屬地區(qū)為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經營范圍包含:新材料技術研發(fā);新材料技術推廣服務;電池制造;電池銷售;新能源汽車換電設施銷售等。該公司由零跑汽車(09863.HK)、中創(chuàng)新航共同持股。 8月6日,中創(chuàng)新航科技(邯鄲)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王小強,注冊資本40億元人民幣,所屬地區(qū)為河北省邯鄲市邯鄲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經營范圍包括電池制造、電池銷售、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中創(chuàng)新航與邯鄲市新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別為60%、40%。據(jù)此前公告,該合資公司主要為開發(fā)及建設動力、儲能電池及儲能系統(tǒng)集成的項目,成立合資公司,有利于動力及儲能業(yè)務的市場拓展和戰(zhàn)略布局。
2025-08-29 08:32:45又一家電品牌官宣造車!首款純電產品對標布加迪威龍
8月28日,追覓科技發(fā)布內部信,官宣進入新能源造車領域。 根據(jù)規(guī)劃,追覓科技首款超豪華純電產品將對標布加迪威龍,預計于2027年推出。 追覓科技方面表示,將對汽車領域進行長期投入。目前,該項目已組建了近千人的研發(fā)及生產團隊,且團隊規(guī)模仍在持續(xù)擴大。截至2024年底,追覓科技全球累計申請專利6379件,其中45%為發(fā)明專利,覆蓋傳感器融合、電機控制與人機交互等智能汽車核心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宣布造車之前,追覓科技近日還宣布正式拓展無人機業(yè)務,強勢進軍萬億級別的低空經濟賽道。 資料顯示,追覓科技成立于2017年,總部位于江蘇蘇州,是一家以高速數(shù)字馬達、智能算法、運動控制技術為核心的全球高端消費電子及智能制造公司。公司主營產品涵蓋無線吸塵器、掃地機器人、智能洗地機、高速吹風機等品類,業(yè)務遍及全球超100個國家和地區(qū)。 電池網注意到,在追覓科技之前,另一家掃地機器人石頭科技的創(chuàng)始人昌敬也已下場造車,其創(chuàng)立的極石汽車于2023年發(fā)布首款增程式中大型SUV。銷量數(shù)據(jù)顯示,極石汽車7月交付1316輛,銷量連續(xù)破千。
2025-08-29 08:31:38歐盟擬取消美國工業(yè)品關稅 以減輕汽車關稅的打擊
據(jù)央視新聞報道,當?shù)貢r間周四,歐盟委員會宣布,將取消針對美國所有工業(yè)品的進口關稅,并擴大美國農產品的市場準入。這一舉措旨在為歐洲汽車制造商爭取喘息空間,避免其美國出口業(yè)務因更高關稅而受損。 上述提案旨在落實歐盟與美國上周發(fā)布的聯(lián)合聲明。根據(jù)聲明,美國承諾將歐盟汽車及零部件關稅從27.5%降至15%,并自9月1日起對軟木、飛機及零部件、仿制藥及化學前體等若干產品實施零關稅或近零關稅。作為交換,歐盟也承諾降低對一系列美國產品的關稅。 歐盟各國政府普遍接受該協(xié)議,認為這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因為如果不達成協(xié)議,特朗普擬對幾乎所有歐盟進口商品征收30%關稅。 歐盟委員會周四表示:“這些提案是落實協(xié)議的第一步,旨在確保美國為歐盟關鍵汽車行業(yè)提供關稅減免,并且從8月1日起追溯生效。” 這意味著新的較低汽車關稅將被回溯至8月初,即雙方達成框架協(xié)議后不久。歐盟貿易事務專員馬羅斯·謝夫喬維奇上周透露,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已向歐方保證,該措施將具備追溯力。 此前,美方擬加征的更高關稅已令歐洲汽車行業(yè)風聲鶴唳。從Jeep母公司Stellantis到豪華車品牌保時捷,多家車企近期在美銷量均出現(xiàn)顯著下滑。 根據(jù)歐盟的最新提案,對美國工業(yè)品的關稅將全面取消,而美國海產品及部分“非敏感”農產品則將獲得更優(yōu)惠的市場準入待遇。另一項單獨提案則涉及對美國龍蝦(包括加工品)給予免關稅待遇。 這兩項提案是落實歐盟美國聯(lián)合聲明第一部分承諾的必要立法步驟。接下來,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需通過普通立法程序批準,相關關稅措施方可生效。 歐盟委員會表示:“這些舉措有助于恢復歐盟與美國在貿易和投資關系中的穩(wěn)定性與可預測性。” 實際上,取消美國工業(yè)品關稅的影響或相對有限,因為三分之二的相關產品早已零關稅。根據(jù)智庫數(shù)據(jù),歐盟對美工業(yè)品平均關稅僅為1.35%,但對汽車的關稅為10%。
2025-08-29 08:19:08英特爾高管:美政府入股意在防止公司出售芯片代工業(yè)務
當?shù)貢r間周四(8月28日),英特爾首席財務官David Zinsner表示,美國特朗普政府入股英特爾是為了阻止該公司出售其芯片制造部門。 上周,美國政府與英特爾達成協(xié)議,將以約89億美元收購英特爾9.9%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之一。這筆投資部分來自美國《芯片法案》提供的補貼。 協(xié)議還包含一項為期五年的認股權證,如果英特爾對其“晶圓代工業(yè)務”(即芯片生產工廠)的持股比例低于51%,則政府有權在未來五年內以每股20美元的價格額外收購5%的股份,即將持續(xù)比例從10%增至15%。 Zinsner周四在德意志銀行會議上表示:“我認為我們將持股降至50%以下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預計這項認股權證最終會失效。” 他補充說:“從政府的角度來看,他們對此是一致的,他們不希望我們剝離這項業(yè)務或將其出售給他人。” 英特爾是少數(shù)兼具芯片設計和制造業(yè)務的公司,但其芯片代工業(yè)務近年來持續(xù)虧損,拖累了公司經營狀況。 以去年為例,英特爾芯片代工業(yè)務虧損了130億美元。該公司難以與臺積電和三星等芯片制造公司競爭。英特爾此前考慮過分拆或出售代工業(yè)務,并且包括高通在內的一些公司也有興趣收購。 Zinsner表示,與特朗普政府的認股權證可被視為“某種制衡機制,以防我們走向政府不希望我們走的方向”。 他還稱,政府直接持股可能會讓潛在客戶以“不同的角度”看待英特爾。 到目前為止,包括英偉達、蘋果和高通在內的客戶尚未向英特爾下單,英特爾難以讓它們相信其制造工藝可靠,能夠吸引它們放棄與臺積電合作。 今年7月,英特爾披露,代工業(yè)務的未來取決于能否為下一代制造工藝14A贏得大客戶,否則可能徹底退出代工業(yè)務。 Zinsner說,英特爾專注于明年爭取大客戶,同時承諾在開發(fā)下一代制造技術和工藝時保持“財務紀律”。 他還指出,14A芯片制程工藝投資規(guī)模過大,若僅用于公司內部,而不招攬外部客戶,將難無法股東帶來“適當?shù)?rdquo;投資回報。 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周四表示,英特爾與美國政府之間的交易“仍由商務部在完善中,細節(jié)仍在敲定,討論還在進行”。
2025-08-29 08:17:42